縱觀整個醫學界,國內的藥品更偏向于丸、丹、膏之類的劑型,偏向于綜合調養,花費的時間較長;而西方國家不一樣,它們的生活節奏較快,會以片劑、微丸(膠囊)等形態出現,于是就有人問為什么西藥大多都是片劑而非濃縮丸?
一、文化不同:中醫文化傳承幾千年,古代人更習慣了手工作業,于是手工制作更能體現匠人精神,丸劑就是在這樣文化背景下成了主流劑型。西方國家自古以來就喜歡追求科技進步,商品也是國外引進的,做成片劑更符合商品特征。
二、工藝不同:丸劑不論是做成蜜丸,還是水丸、滴丸,輔料都需要與水或溶劑接觸,而且穩定性較差,容易崩解;從藥品角度來講,很多藥物遇水或溶劑都會失去藥性,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將藥品直接壓片就容易很多了,只需要先進的設備就可以代替人工操作了。
三、成本不同:丸劑制作中含有大量的輔料,除了濃縮丸有壓縮過程,其他種類的丸幾乎沒有壓縮,有效成分占比較小。跟片劑比較,相同體積的濃縮丸質量小于片劑,劑型自然就大了,療程也更久了。為了方便批量生產,西方國家就選擇了片劑。
四、效率不同:歐美國家等西方國家對商品情有獨鐘,故而非常注重效率,而片劑的效率要高于濃縮丸,一般壓片機的生產效率是10萬片/小時左右,如果加入飼料,壓片效率還能突破30萬片/小時,這是濃縮丸加工沒法完成的。
片劑的成分比較單一,有效成分多為結晶或粉末,壓片易成型;中藥成分較為復雜,粘度大,所以適合做成丸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