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中醫發展史,離不開丹丸散湯劑型的參入,每一種劑型都有其獨特的優勢。其中湯藥較為簡單,也最為實用,上至達官貴族,下至平民百姓,幾乎所有的病人均有服用過,只不過湯藥存儲不易,而且苦澀難咽,很多人受不了這種味道。后來漸漸有了丸粒、散劑、錠劑的出現,做成固體顆粒,便于吞服,也便于運順存儲。
那么現在制粒為何還頻頻用到丸粒呢?它到底有哪些優劣勢?
現在制粒延續了傳統手工搓制,借助現代化工具,混合更均勻,作用方面當然更持續有效,而且由于配料輔料更為講究,所以在口感、硬度、色澤方面能做相應的調整,讓其更符合大眾需求。
另外,我國的經濟體制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,中小企業占大多數,包括管理機制、資金及工藝都存在局限性,延續傳統制劑較為合適;而需要引進先進設備的微丸、膠囊、壓片等劑型卻受阻較大,不符合當代的國情。
了解過制丸工藝的朋友都知道,丸劑制作不需要高溫烘烤或煎煮熬制(除去熟制的成分),只需要將準備好的藥粉進行混合,加水后鞣制、切塊并搓丸成型,整個過程手工工序較多,但難度系數不大。
普通食(藥)材打成粉末后不易存儲,而丸劑制作會添加蜂蜜等成型輔料,成型后的產品經蠟殼、內包衣等方式包裝,更利于市場流通。
當然,除了以上優勢,丸劑制作也存在一些弊端。為了改善制粒的口感,丸粒藥效成分占比不能過大,否則,做出的丸劑藥味十足,不便于服用;其次,由于是手工制作,效率較慢,不適合大批量定制加工,而且投入的人工成本也大;其三,對于患者而言,由于服用量較大會產生逆反心理。
關于丸劑制作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,湖北康瑞生物從事丸劑加工經驗豐富,大家熟悉的小(大)蜜丸、水丸等種類均可定制,各種口味供您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