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自古就有丹丸制作一說,幾乎所有的古裝武俠劇都離不開“丹丸”。由此可見,丹丸的魅力確實很大。而今天小編要講述的不僅包含丹丸,還有傳統湯劑和現代普遍的顆粒劑。那么這三種劑型到底有哪些優劣勢呢?
湯劑:俗稱本草類煎熬劑,也是比較傳統的法子,很多配方都是醫藥世家傳承下來的,目前的湯劑大多是已經熬制好的,當然也可以按醫生囑咐自行煮藥,湯劑雖苦但效果還不錯,而且對比西藥副作用小很多。缺點就是煮起來比較麻煩,如果不懂熬藥手法或沒有空閑時間就無法落實到位;煎藥還是一項技術活,對本草類藥的量和火候都要拿捏準確,而且湯劑的味道比較苦,大部分的人都接受不了這個味道。
顆粒劑是對本草類原材料進行工業提純而干燥出來的小型制劑。它也是原材料的一種,只不過存在的形態發生了變化。優點:口服方便,用開水沖泡50-60毫升基本就可以了,省去了比較麻煩的煎熬環節。另一個優點,藥量少藥量比較湯劑,孩子每次的用藥量在30毫升左右。相比湯劑,顆粒劑相對而言要更好一些。第三個優點,顆粒劑的包裝更方便攜帶。
丸劑是“八大”劑型中發展潛力較大的一種類型,對于緩疾診治有不錯的療效,而且現在很多丸劑都采用“藥食同體”的材料加工制作而出,更多的講究以“食補”代替吃藥,是未來發展潛力大的一個分支。丸劑制作工藝較為復雜,同時加工固體、半固體、粘稠性物質,蜜制后外觀平滑,且有外包裝“護體”,除了方便存儲,更多的是防止氣味散出。丸劑的制作比較靈活,可以小批量定制,也可以大批量生產。
缺點:傳統品種劑量較大,與湯劑差不多,而且服用不方便,對患者造成很大困擾;利用原粉進行加工處理,微生物易滋長,生產過程中易容散崩解,很多廠家技術跟不上,產品瑕疵較多。
對比以上三種劑型,不難發現,湯劑和顆粒劑制作工藝有一定的局限性,適用的人群也較小;而丸劑制作工藝比較復雜,隨著科技不斷進步,丸劑的質量和種類也會有質的提升,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。